第112章


    九娘想问之前发生了什么?却没有问。
    只是乖乖点个头:“嗯。”
    十九座牌坊,像一片石林。
    九娘有生以来头一次教父母围着。
    娘抱着她,爹跟她说着话。
    她靠在母亲的怀里,捋父亲的长须,闻母亲衣襟上的脂粉香,阳光暖融融地照下来。
    没有小妾,没有仆妇,没有丫鬟婆子。
    一家三人影成双。
    他们正亲密地说着话,过了一会,忽然听见不少族人欢声笑语地也出来踏青。
    看见九娘他们三个,也都过来打招呼了。
    堂婶笑眯眯地:“马上就要过十二岁的生辰了呀?要不要婶婶做的熏花糖?”
    堂伯朗声笑:“小馋猫。”
    堂叔父则是摸摸胡须,嘀嘀咕咕:“熏花糖,吃了薰掉牙。”
    花香飘过牌坊。
    牌坊两旁生了大朵杜鹃。
    还有不知名的蓝色野花。
    金色阳光洒落下来,一片笑脸融就暖融融的空气。
    这本是九娘最喜欢的一幕。
    她就喜欢人人都开开心心的。
    不要悲伤,不要难过。
    正在这一派和乐的时候,忽然听见几个人大惊小怪的声音:“那不是卫九娘吗?她怎么还活着?”
    另一个人说:“哈?怎么,难道他家真像是孙家说的那样,要给卫九娘重新订亲了?卫家这回也要出了二嫁的女儿了?”
    那是几个偶尔逛到卫家牌坊这边,作闲人打扮的浪荡子弟。
    他们的窃窃私语,故意说的很大声。
    使卫家人的脸一下子消失了笑容。
    那种九娘最怕的又苦又冷的沉默,一下子恢复了。
    她听见父亲缓缓开口:“九娘,你知道卫家发家是因为什么吗?”
    这是每个卫家人都知道的。
    姓方书生在一篇传记里,记叙了一个被亲戚所不齿的破落之家,因出了一位上吊殉夫的烈妇而声名大噪的情景:“自贞女死,闽南皆悚动,荐绅士君子多为唏嘘,里巷感伤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