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8节(第2页)


    现在也没有说孩子不能喝酒的规矩,朱棣喝一杯啤酒,起身来到里长身边。
    “里长,明年咱那里要旱啊?”
    朱棣端杯到此。
    里长连忙起身,现在属于分餐制,没有位置,他不可能自己坐着让朱棣站着。
    “憨憨,你帮忙挪一下。”
    朱元璋喊憨憨。
    “哎!
    挪!
    嗯嗯!”
    朱闻天帮着把朱棣的桌子连上面的火锅一起挪到里长旁边。
    椅子有宫女给带过来,然后站在后面,她是燕王府的,必须跟紧。
    “谢憨憨哥!”
    朱棣道谢。
    “嗯!
    喝,吃,嘿嘿嘿嘿!”
    朱闻天拍拍朱棣的肩膀,又回自己的位置。
    里长重新坐下:“燕王殿下,打井?下丘村明年开春可以出一百套打井设备,有大量的工匠在。”
    朱棣:“……”
    他茫然了,就这么简单?那自己为什么非要过来?
    “里长,运河怎么办?是不是要提前把东西送过去,比如盐。”
    朱棣别看年岁小,却能考虑到百姓生活的必须品,北平没有盐场,大沽那里有。
    他拿不到全大明的地图,但要一个自己北平行省的还是没问题。
    那个地图无法雕版印刷,一直在雕版,太难了,速度慢,分着雕,需要明年夏天才能正常印刷。
    “殿下,从之前的元大都到海边,不足三百里,一直就有道路,元朝的路修得不错,那个位置元朝会通海行商贸易。”
    里长介绍当地情况,他不着急,北平是夏旱,北平种小麦,这个不影响产量。
    不但不影响,由于是夏旱,小麦最后成熟的时候没有雨,九成熟就开始收割。
    真正耽误的是大豆与高粱套种,别看两种作物都比较耐旱,再怎么耐,也得有点水啊!
    北平之前是元朝的大都,道路通畅,元朝对外贸易频繁,元大都就把东西用陆路和水路送到海边。
    朱闻天对于这个都佩服,古代人太强了,明明技术不行,施工速度却非常快。
    历史上的胭脂河七点五公里,其中五公里俱是石头,一年多就给修好了。
    当然,死了很多人,累死的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