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6节(第2页)


    要说仁弱,只是对比汉武帝来说,他方才显得仁弱,若是对比旁人,那他可是刚强太多了。
    王涣猜不到,可朱瞻壑却十分清楚,但他不能说出来。
    即便是一直帮扶自己的王涣,在这种时候他也不能相信。
    在二人的沉默中,马车驶进了北京城。
    北京城内车水马龙,内里可谓十分繁华。
    远处一股股白色的滚滚雾色向空中飘去,那是城内各坊供暖的地方。
    内城数万户人家,每年供暖费用并不贵,仅二百文就可以享受冬季的供暖。
    能居住在内城的人也不会缺少这二百文,毕竟内城的一处普通小院都高达五十余贯。
    尽管相比较北宋汴梁动辄上万的房价,这三十余贯房价已经十分便宜,但享受了便宜物价的大明百姓还是觉得很贵。
    由于京城道路在建设时就想到了以后的问题,所以建设的十分宽大。
    人行道上人头攒动,马路上则是马车、黄包车、驴车络绎不绝。
    来到这里,方能感受到大明北方的繁华。
    几個月前的大阅兵,各国使臣又何尝不是被北京的繁华给吸引了眼球。
    朱瞻壑虽然没有去过外国,但他毕竟见识过西南的疾苦之地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地域所带来的经济差距还是很大的。
    东北、西南、东南的情况朱瞻壑都见过,唯有西北他没见过,但想来以后也会有机会去看看。
    对于他父亲的政策,他向来都是表现得十分支持,尤其是在他前往陇川后,他便更为支持了。
    如果没有朝廷的工程建设,许多地方的百姓就只能务农为生,而大明的地域复杂也让地方百姓的务农情况显得复杂。
    类似他经过的贵州、云南等地,当地的耕地大多还是以梯田坡地为主,平原耕地并不算多。
    西南需要足够多的粮仓,成都是一个,交趾是一个,现在还需要一个直面小西洋的,而这个地方就是三宣十慰。
    孟养和麓川只是开始缅甸宣慰司和木邦宣慰司、大古剌宣慰司才是最终目标。
    想到蛮莫的水运,朱瞻壑不得不佩服自家父亲的高瞻远瞩。
    也在他佩服的同时,马车驶进皇城之中,并在东华门停下。
    下车后,朱瞻壑坐上了早早准备好的步舆,一步步向着乾清宫走去。
    坐在步舆上的他还在思考一些问题,却在两刻钟后见到了前方乾清门乌压压的一片。
    “陛下,杨士奇及王回二人祸国殃民,请收回京察之命!”
    “陛下,臣等附议,请陛下收回成命!”
    “陛下……”
    上千名官员跪在乾清门前,隔着厚厚的乾清宫门,不断的唱声叩首。
    见到朱瞻壑的步舆赶来,早早得知消息的他们立马起身簇拥而来:
    “殿下,您劝劝陛下吧,民间百姓已经苦不堪言,早早结束京察方为正道。”
    “臣等叩请殿下规劝陛下……”
    一时间,官员们将矛头对准了朱瞻壑,这让朱瞻壑倍觉烦躁。
    此刻他只觉得这群人着实可恨,毕竟自己的地位本就遭受威胁,如果自己真的听他们的去规劝自家父亲,他敢肯定自家父亲会对他产生极大的不满,而自己的位置自然也就不稳了。
    “进去!”
    朱瞻壑冷着脸对王涣下令,王涣见状带领东宫太监隔开了群臣,护送朱瞻壑来到了宫门前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