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锦衣卫698(第6页)


    &0t;话音未落,值夜的吏员已踩着积雪匆匆而去。
    赵莽抓起陶罐又倒出些许粉末,粗糙的颗粒里混杂着细微的石屑,凑近闻时除了硝石特有的刺鼻气息,竟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土腥——那是生石灰独有的味道。
    烛芯&0t;啪&0t;地爆开火星,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。
    赵莽突然想起半月前那场离奇的爆炸。
    太原卫戍军的火器库深夜起火,十二架霹雳车连同三百斤火药化作冲天火光,守夜士卒的残肢甚至飞到了半里外的城墙上。
    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是走水,如今想来,那些在火场里找到的灰白色结块,分明是石灰遇水后的残留物。
    脚步声由远及近,吏员抱着厚厚一摞卷宗撞开房门,呼出的白气在室内凝成霜雾。
    赵莽一把扯过文书,泛黄的宣纸在指腹下簌簌作响。
    押运单上的印章鲜红如新,正是晋商巨擘王家商号的标记;而火药造册里,配比一栏赫然写着&0t;硝石七两,硫磺二两,木炭一两&0t;,再无其他添加物的记载。
    &0t;怎么会?&0t;赵莽将银针重重拍在案上,针尖的灰白痕迹在烛光下泛着冷光,&0t;这批火药明明混进了石灰!
    &0t;他抓起算盘飞拨动算珠,当最后一声&0t;咔嗒&0t;落下时,冷汗已浸透了后背——按照常规配比,哪怕只混入百分之一的生石灰,在潮湿环境下产生的热量,也足以让火药在三个月内自燃。
    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,已是三更天。
    赵莽突然想起去年冬天,王家商号的少东家王承业曾来过火器监。
    那年轻人身着狐裘,腰间玉佩雕着展翅的玄鸟,说起话来温润如玉,却在谈及火药改良时眼神锐利如鹰。
    &0t;听闻西域有奇术,可让火药效力倍增。
    &0t;王承业当时摩挲着手中的白玉扳指,&0t;赵主事若有兴趣,王某愿出资相助。
    &0t;
    那时赵莽只当是商人逐利的戏言,此刻回想,王承业话语间暗藏的玄机,怕是早就埋下了祸根。
    他猛地推开窗,寒风裹挟着雪粒扑面而来,却吹不散脑中翻涌的疑云。
    晋商富可敌国,若真想垄断火器生意,在火药里动手脚确实是最隐秘的杀招——既能让别家火器频频出事,又能顺理成章地推销自家&0t;改良&0t;产品。
    但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。
    赵莽抓起一盏油灯,借着摇曳的光亮仔细查看火药颗粒。
    在硝石与木炭的间隙里,他现了几缕暗红的丝线,像是某种植物纤维。
    这绝不是寻常火药该有的成分。
    他立刻想起《天工开物》中记载的一种南疆蛊术,用朱砂、艾草和毒蛇血浸泡的棉线,遇热后会释放出腐蚀性气体,加火药的变质。
    &0t;备马!
    &0t;赵莽抓起披风冲出门去,&0t;去晋商会馆!
    &0t;马蹄踏碎积雪的声音在寂静的街巷格外刺耳,他的思绪却愈清晰。
    如果王家商号真的勾结南疆巫蛊一脉,那么这批掺了石灰和蛊毒棉线的火药,就不再是简单的商业阴谋——这分明是要让整个北方防线的火器变成定时炸弹!
    晋商会馆的灯火在风雪中忽明忽暗,宛如鬼火。
    赵莽翻身下马,腰间的火铳硌得肋骨生疼。
    门前的石狮子张着血盆大口,仿佛在嘲笑他的莽撞。
    他正要上前叫门,却听见后院传来重物拖拽的声响。
    绕过高耸的照壁,借着月光,他看见十几个蒙着面的壮汉正往马车上搬运木箱,箱子缝隙里漏出的,赫然是灰白色的粉末。
    &0t;站住!
    &0t;赵莽的火铳对准为的汉子,&0t;打开箱子!
    &0t;话音未落,寒光闪过,三支弩箭破空而来。
    他侧身滚进阴影,火铳本能地击,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惊飞了屋檐下的寒鸦。
    混乱中,一个蒙面人突然甩出绳索将他绊倒,赵莽在雪地里翻滚时,瞥见那人腰间玉佩的一角——展翅的玄鸟,与王承业的玉佩如出一辙。
    拳脚如雨点般落下,赵莽却死死攥住从箱子里扯出的布条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