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0节


    对于一种全新的东西,想要通过“语言”
    来解释清楚其作用、先进性,是很苍白的。
    一不小心,就变成了长篇大论。
    反而不如实打实的展现效果有用。
    他们拍摄了无人机蜂拥而出,自行在田地上空巡游的画面,拍摄了-03在空中飞速撒药的画面,甚至很多镜头,干脆就是无人机拍出来的。
    灵活运用了无人机镜头后,出片效果远比之前预计的好的多,镜头感极强。
    这些习惯了一板一眼拍摄的泱妈摄影师,甚至有了一种兴奋感。
    都有点馋无人机了!
    拍摄间隙拉住周瑞,想要问问这东西什么时候能面世,感觉电视台会很需要。
    以前想要获得这种级别的运镜,贼拉麻烦,需要吊臂,甚至是直升机。
    这倒是周瑞之前忽略的一个市场,想来各个电视台、制作方、剧组,都会有大量无人机需求。
    回头甚至可以派几个人,去“华文传媒”
    综艺那里,试水一下将无人机和节目录制结合。
    村长也接受了采访,笑呵呵的把无人机一顿夸,蹭了一下泱妈镜头,这可是可以乐呵好几年的事情,之后又给周瑞等人张罗了三桌席面。
    回去的路上,周瑞还接到了甘媛的汇报电话。
    有些事情既然决定要搞,就齐头并进,不再畏首畏尾。
    “周总,关于专利的拆分和壁垒构建,华唯给我们推荐了一个专业机构,一批次已经提交了300多项国内、国际专利、按照您的要求,必须覆盖全球大部分主要工业生产国……尤其是发达国家。”
    “年底前一共五个批次,总数会在1450件左右。”
    和以往的“四象”
    、“毕方”
    这种,一辈子都不可能公开技术细节的东西不一样。
    无人机,尤其是民用无人机,需要更常规化的方法,保证其技术的优先性。
    也就是构建壁垒。
    这部分工作,周瑞之前就交代给甘媛了。
    想要构建一个坚实的,难以被绕开的专利壁垒,不单单要对核心技术进行申请,还要对专利进行拆分,构建起一个网络。
    以无人机为例,从外观,到布局,到设计,到材料,到生产工艺,可以拆分成无数个类目,每个类目下面还可以有不同的小项。
    能撸的,全撸一遍!
    甚至可以依托先发优势,将一些自己明明不准备采用,但可以阻拦后来者的备选方案,也注册专利。
    在不同地区,不同规则,不同国家的法律下,尽可能填满每一个角落。
    甚至可以换个皮,再来一次。
    这样等到后来者想进入这个领域,就会发现,哪哪都是复瑞的插好的旗子。
    虽然有点无耻,但这是任何技术型企业都在做的事情,无论国内国外。
    有句话怎么说的?光刻机不难,原理早就搞明白了,难的是绕开所有专利壁垒,做一台不侵权的光刻机。
    周瑞还没研究过那东西,所以不清楚这话对不对……但感觉有点道理。
    大气一点的如华唯,专利未必会收费,有合作的,对国家有益的,可以商量着来不是么!
    但你至少得有这个东西,而不是空有先发优势,结果被后来者抢占了高地和法律武器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